EN

EN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COLLEGE INTRODUCTION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其前身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1985年12月(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984年即开始招生),1995年3月计算机科学系和计算中心合并成立信息管理学院,2005年9月更名为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2022年依托学院国家级一流专业获批山东省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经过37年的发展和建设,现已发展成为师资队伍较强、招生规模较大、培养特色鲜明、教学科研突出的学院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校“山东省名校工程(应用基础型)”重点建设的10个专业之一,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群建设专业之一,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一流专业建设点。

  • 计算机科学系成立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其前身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1985年12月

  • 发展和建设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现已发展成为师资队伍较强、招生规模较大、培养特色鲜明、教学科研突出的学院之一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是学校“山东省名校工程(应用基础型)”重点建设的十个专业之一,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群建设专业之一

  • 学院下设计算机系、人工智能系(含公共课教学部)、通信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网络空间安全系和软件工程研究所6个系(部、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师范类)、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拥有1个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泰山学者岗位和1个海外泰山学者岗位;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5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职业技术教育);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学科进入全球ESI1%,在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居全国师范类院校第2位、山东省高校第4位,在全国所有上榜学校中位列前30%,排名位居第63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位居全国师范院校第5位、山东省高校第4位,在全国所有上榜学校中位列前50%,排名位居第98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第一次进入排名,列全国第66位,进入前40%,位居全国师范院校第2位、山东省高校第七位。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都名列榜单。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77人,在读博士生46人、硕士生(学硕+专硕)562人。

  •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51人,其中专任教师135人,教授级32人,副教授级46人;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95人;具有博士学位121人;教师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青年千人2人、泰山学者6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首批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5人,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获山东省留学回国创业奖、1人获首届泉城学者、1人获山东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牛奔教授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牛奔、李俊青教授入选全球前10万名顶尖科学家,1名教师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软件服务外包及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团队获批山东省级教学团队,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科研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3个团队入选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和青创人才团队。另外,学院还聘请日本外籍院士董勤喜教授、兰州大学胡斌教授、山东大学张海霞教授、烟台大学段培永教授、山东交通学院张化祥教授等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聘请浪潮集团于治楼研究员为产业教授。

    学院实验教学条件优良,实验设备齐全,拥有高性能集群、物联网技术、光纤通信、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Web信息技术、iOS移动开发、电子物证、网络安全攻防、脑电信号采集、眼动分折、机器人、虚拟现实等35个专业实验室,其中“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实验室”是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山东省高校“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与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是山东省高校“十二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与安全实验室”获批山东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网络空间安全实验室”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实验室。学院还拥有2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工信厅教育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拥有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和1个山东省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还建有工程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先进的实验设备、实验实践条件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培训基地、山东省高校计算机公共课考试中心、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等省部级中心或基地挂靠学院。

    学院重视科研工作,坚持科研强院,科研成果显著。“十三五”以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8 项,其中重点项目 1 项、面上项目25项、联合培育基金1项;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01 项,其中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3项、重大创新工程 项目2 项、重点支持5项、省杰青1项、省优青1项;承担横向合作项目39项、济南市政府资助项目6项;出版专著13部,以第一单位发表学术论文892余篇,其中SCI、EI期刊论文692 余篇,中科院一区、CCFA类会议论文112 余篇,高被引论文30 篇。学院不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获授权发明专利296 余件,软件著作权 177 余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6项、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获批学校首个院士工作站。

    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十三五”以来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省级一流课程3门,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6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0余项,承担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和优质课程各2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3余部,获批山东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部。本科生发表SCI论文25篇、EI论文7篇、会议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26件,获省级优秀学士论文4篇,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57项,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Outstanding奖等国际级奖励18次,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22项、省级奖励221项,尤其是首次参加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荣获二等奖,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移动互联网专项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 5G 技术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比赛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485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5余项,获省级博士论文2篇、优秀硕士论文9篇,获省研究生优秀创新成果奖11项;研究生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银奖)15项、三等奖19项,获省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铜奖)49项。近年来,我院本科生考研率平均超过30%,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升学率30.17%,就业率达95%以上。学院已为社会培养出本专科毕业生及硕士研究生万余人,主要分布在省内外高校、中等学校、部队、机关、软件和通信企业等单位,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信息技术骨干力量。

    学院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荷兰莱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英国提赛德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高校共建2+2合作项目,与美国肯塔基大学合作举办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是学校唯一一个获批的研究生项目;与中科院计算所、山东省科学院计算中心、浪潮集团、中创软件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有长期合作研究关系。五年多来,4名博士生、7名硕士生、24名本科生赴美国、加拿大、韩国、香港、台湾等交流学习;邀请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海外专家学者百余人来学院开展学术交流;组织国际学术会议4次,学院教师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50余人次。

    学院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抓党建促发展,以党建领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学校党委要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严把入党质量关,党员的先进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工作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学院党委4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委,1名党员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名党员被评为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学院2次被评为学校“十佳单位”、2次获学校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2021年学院党委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党性强、业务精,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等省级荣誉10余人次,1人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二等奖1项(思想政治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