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EN

教育教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日期:2023年11月28日 10:28
  • 查看:

校徽单位名称(公章):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学科负责人:   刘弘       

单位负责人:   郑元杰    

                

 

山东师范大学

学术型硕士

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方案按二级学科修(制)订

 二级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20236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创建并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围绕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运用等领域方向,开展理论、原理、方法、系统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是系统研究信息与计算的理论基础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与应用的实用技术学科。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促进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医学、交通、金融等学科和行业领域的进步,在推动原始创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山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山东省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于1984年开始招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现已成为师资队伍较强、招生规模较大、培养特色鲜明、教学科研突出的专业之一,是学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的十个专业之一,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是山东省“十二五”强化建设的重点学科,是山东师范大学“十三五”重点建设的特色学科之一。

研究生教育最早始于1983年(授华东师范大学学位),2000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成功申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自2002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共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841 名,其中学硕767名,专硕74名。毕业研究生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研究机构,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8人,博导12人、硕导43人。多年来,本学科围绕山东省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依托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平台,为浪潮集团等大型IT企业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形成了分布式智能计算、知识与数据工程、网络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稳定的学科方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二、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具有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能自觉遵纪守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富有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水平创新人才。

2. 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从事本门学科研究工作所需的研究手段,了解本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及发展方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在本学科或与相关学科领域内独立地开展科学研究和计算机开发工作,并能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

3.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外文书刊资料,并能撰写学术论文。

4.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三、质量标准

1.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应掌握坚实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并在上述至少一个方面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研究前沿,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方法、技术与工具从事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创新或系统的研发、涉及与管理工作,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诚实守信,严格遵守科学技术研究学术规范;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和工作作风;具有基本的知识产权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善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地关系,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2)学术道德

热爱祖国,尊敬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恪守学术道德与规范,不以任何方式剽窃他人成果,不篡改、假造、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

3.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应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应熟悉本学科特定领域或相关领域的科研文献,了解其前沿动态和主要进展,并有能力获得从事该领域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应了解所从事领域内同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了解取得该成果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有能力获取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所需的部分原始论文及综述性文章,具备通过互联网、电子文献数据库获取本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

应在有效获取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文献进行科学总结,从中提取出有用的和正确的信息,并能够利用获取的知识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3)实践能力

应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和实验测试技术,并能独立完成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验测试技术,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能力。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

学术交流能力是本学科硕士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硕士生应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母语和英语等至少一门外国语以书面和口头方式较为清楚的表达学术思想和展示学术成果,能够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及其解释进行陈述和答辩,有能力参与对实验技术和科学问题的讨论。

5)其他能力

应熟悉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相关的专业软件,应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并具备一定交流能力,特别是能够与同行进行顺利交流并获取所需的信息。

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与综述要求

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工程应用研究,鼓励研究生对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本学科要求硕士生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论文选题要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相关,论文综述要阐述清楚相关研究背景、意义、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2)论文形式、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应是硕士生在某个具体研究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工作的总结。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已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体现研究生初步掌握本研究领域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技术,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包括标题、中英文摘要、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内容。

3)论文质量要求

①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对文献资料的使用、评述得当。

② 学位论文基本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研究开发或实验工作充足,且具有新的见解。

③ 学位论文应反映出研究生已掌握本学科特别是本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初步掌握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独立进行科研或承担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④ 学位论文行文流畅,逻辑性强,符合科技写作规范,表明研究生已具备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

四、研究方向

1.分布式智能计算:面向云计算,主要从事分布式环境下的软件开发与智能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包括群体智能、分布式数据存储及动态资源管理、多agent系统的构建及协同计算等算法研究。

2.知识与数据工程:主要从事数据分析与建模、知识工程理论及应用研究,包括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视觉、多媒体数据检索、图像与视频目标识别、数据驱动的建模与优化、医学图像分析等。

3.网络与信息系统:主要从事网络系统结构、网络控制及网络数据流分析等研究,包括网络数据流分析、同步控制与信号估计领域等的理论研究。

4.信息安全:主要从事网络信息安全、舆情分析预警、公钥密码、安全多方计算等的研究。

五、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生中期考核、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应由导师组集体讨论。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六、学制与总学分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2个月,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时间一般为一年。

为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鼓励研究生赴境外高校交流学习,符合学校相关规定的,可以确认相关课程学分。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

硕士生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具体结构为:

1.公共必修课课程:6学分;

2.专业必修课程:12学分;

3.专业选修课程:9学分,其中专业选修必选课程为体育类课程(1学分)及美育类课程(2学分,可选《艺术欣赏与审美体验》公选课替代);

4.公共选修课:2学分;

5.创新实践:学术活动2学分;实践活动2学分。

6.同等学力、跨专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同等学力、跨专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课程1-2门,补修课程一律不计学分,以通过考试为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

分类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开课

单位

               

公共必修课

S00003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2

1

考试

马克思主义学院

S000028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6

1

考试

马克思主义学院

S000030

研究生英语(1

2

32

1

考试

外国语学院

S000032

研究生英语(2

1

16

2

考试

外国语学院

专业必修课

S015111

机器学习

2

32

1

考查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14

算法设计与分析

2

32

2

考试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15

并行处理与体系结构

2

32

1

考试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24

论文写作指导

2

32

2

考试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29

高级人工智能

2

32

1

考试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30

专业英语

2

32

2

考试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专业选修课

S015112

数据挖掘与知识工程

2

32

2

考查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13

最优化方法

2

32

1

考试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21

大数据分析

2

32

1

考试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22

模式识别

2

32

2

考试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23

计算机视觉

2

32

1

考查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25

深度学习技术

2

32

2

考查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26

数字图像处理

2

32

1

考查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27

图像与视频理解

2

32

2

考查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28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

2

32

1

考查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31

计算机网络前沿

2

32

2

考查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33

高级计算机图形学

3

54

2

考试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34

自动机理论和形式语言

2

32

1

考查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52

体育类课程(必选)

1

16

3/4

考查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S015153

美育类课程(必选)

2

32

3/4

考查

学校公选课

公共选修课

 

至少选修一门

2

32

2

考查

相关学院

创新实践

必修

 

学术活动

2

32

3-4

考查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实践活动

2

32

3-4

考查

野草伊甸一区一区三区

八、创新实践环节

重视创新实践环节,力求实践教育贯通课内与课外各种教育活动。并且在注重课外实践的同时,特别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复杂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学位点的创新实践环节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类。

1.学术活动:2学分

研究生的学术研讨活动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以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关注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要求研究生既要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研讨,也要主讲一定数量的学术讲座;其中,参加学术研讨包括各类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本专业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研讨不少于10次,主讲学术讲座不少于2次。

2.实践活动:2学分

包括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生产实践)等。

科研实践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教学实践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技术咨询、科技开发及公益劳动等。

科研实践的考核根据研究生承担的科研任务完成情况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综合评定。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的考核由接收研究生参与实践的部门与指导教师综合评定。

九、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政治思想表现、文献阅读综述报告、课程学习情况、科研能力等培养环节的综合测评。为了确保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及本专业特点,要求:

1.政治思想表现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能自觉遵纪守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课程学习完成情况

硕士研究生必须按照培养计划修得规定的学分,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同等学力完成规定的补修课程。

3.学位论文开题情况

考核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对学位论文的准备情况,主要包括:1)明确学位论文选题的来源、背景和意义; 2)拟定学位论文题目;3)完成文献综述;4)拟定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5)制定学位论文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方案;6)明确学位论文课题的研究重点和难点;7)制定学位论文的工作计划及经费落实情况;8)课题研究的预期学术成果。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结论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种;上述三项考核均通过,考核为合格,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其中,对表现突出的硕士研究生可考核为优秀,人数不超过当期所在专业参加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的15%。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可以申请第二次中期考核;若第二次中期考核仍不合格,则进行相关学籍处理。

十、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科学研究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具体形式和要求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和各学科发布的《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来制定,应不低于学校的最低要求。

2.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为确保论文质量,实行严格的论文审核制度。

1)论文开题

第三学期期末确定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毕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并写出论文研究计划。

2)论文工作检查

硕士研究生用于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导师组定期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3)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论文查重、论文预审(预答辩)、论文评审、论文答辩以及学位授予工作严格按照山东师范大学的相关规定与要求执行。

学位论文规范格式、学位论文质量标准、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要符合国家学位条例、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山东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有关文件规定。

十一、必读文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必读文献目录

      

1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第3版),Stuart   J.RussellPeter Norvig,清华大学出版社

2

神经网络,史忠植,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机器学习,周志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4

模式识别(第四版),Sergios TheodoridisKonstantinosKoutroumbas,电子工业出版社

5

知识工程与知识管理(第二版)陈文伟, 陈晟,清华大学出版社

6

计算机学报

7

软件学报

8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9

电子学报

10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11

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ystems

12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13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14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15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16

Journal   of Cryptology

17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18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19

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20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1

VLDB   Journal

22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23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4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5

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27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28

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

2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Computer Studies

30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31

Architectural   Support for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Operating Systems

32

High-Performance   Computer Architecture

33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3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35

International   Cryptology Conference

36

Usenix   Security Symposium

37

ACM   SIGSOFT 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European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

38

ACM   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Principles

39

ACM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40

ACM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4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42

ACM   Symposium on Theory of Computing

43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44

IEEE   Visualization Conference

45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46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4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4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49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50

ACM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51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biquitous Computing

十二、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创新实践环节、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关闭